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寻藏东“豪宅”,解锁不一样的高原风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4:10:00    

左贡县

海拔3800米

位于昌都市东南部

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带

左贡,藏语意为“犏牛背”,既暗喻土地的丰饶,也勾勒出山峦的起伏轮廓。作为西藏的东大门,这里汇聚了怒江、澜沧江与玉曲河的壮阔,江水如刀劈斧凿般将大地切割出深谷险峡。而最令人神往的,却是隐匿于怒江峡谷深处的东坝民居——一个被当地人称为“世外桃源”的秘境。

初春的清晨,我们自左贡县城出发,向西北方向的高山峡谷驶去。进入东坝的路,需从G318国道分岔,沿一条窄而陡的山路盘旋而下。这段25公里的山路,因“东坝九十九道弯”闻名——连续的急弯如蛇行于峭壁之间,时而是一百八十度的回头弯,车轮几乎贴着崖边碾过。车窗外,峡谷深不见底,云雾在脚下翻涌,刹车片的焦糊味钻入鼻腔。

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司机师傅驾驶经验丰富,车子开得速度不慢却感觉很稳,车窗外就是绵延不绝的大峡谷。颠簸近两小时后,耳鸣未消,军拥村已近在眼前。村中随处可见雕梁画栋的房屋,恍若宫殿。这便是著名的东坝乡民居,也是我们今日探访的起点。

休整片刻后,我们带上装备出发探访。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向村中走去,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一个门口立着石碑的古宅,向前凑去,“西绕古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座民居建于清末民初,虽不及新宅华丽,却是东坝民居的“源头”。狭小的空间内,一楼为牲畜棚,不过人畜分离后便改造成了储藏间;二楼设有客厅、厨房和卧室,三楼为粮仓和经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代代东坝人仿照“西绕古宅”建造房屋,重塑茶马古道上的辉煌图景。嘎松次平告诉我们,这里房子大小是通过柱子数来计量的。一座50柱左右的两层楼房,约有20多间房。一般都为三层楼房,每层建筑层高相当于普通民居的二层高度,达到5.8米之高。此外,还有个有趣的说法:楼梯越陡,财富越多。因此,东坝人家中的梯子都比较陡。

离开西绕古宅,我们从乡间小道去到下一家民居参观,沿途风景美不胜收,风吹麦浪,沙沙作响,宛如闯进了世外桃源。欣赏着风景,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下一家民居,推开厚重的木门,院落内各种果树成行。这栋融合藏、汉、纳西风格的建筑,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匠心。“请进,我们家的橘子树结果了,大家参观完后,可以尝尝我家的橘子,挺甜的哩。”这里是军拥村村长的家,他笑着迎接我们往家中参观。三层的藏式民居,汉式木窗雕刻着牡丹与祥云,纳西纹样在门楣上蜿蜒生姿。

村长告诉我们,建房木料多取自外地,早年需将原木捆扎投入怒江,待其顺流漂至村口再打捞上岸。“三代人的积蓄,几十年的光阴,才垒起这庭院。”手掌抚过斑驳的墙皮,似在抚摸家族的年轮。

在东坝,一座民居的建造动辄耗费数十年。当地人视盖房为终身使命,木料需反复筛选,夯土墙要层层压实,彩绘得一笔笔勾勒。许多房屋外立面已显斑驳,内里却仍在雕刻窗棂、添置梁柱。“房子越奢华,家族越显赫。”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源自茶马古道鼎盛时期的荣光。600多年前,东坝作为商旅驿站,汇聚了藏、汉、纳西甚至印度的匠人。商贸带来的财富与文化交融,催生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如今,军拥、格瓦、普卡等村落仍如散落山间的琥珀——梯田环绕,桃李掩映,夯土碉楼与汉式飞檐在云雾中交错,仿佛时光从未离去。

告别民居时,一阵果香随风飘来。村长笑着跟我们说:“东坝可不只有房子。”跟随他拐入村中小径,竟见院落里橙子压弯枝头,枇杷、柚子等水果随处可见。因海拔较低、气候温润,这里成了高原少见的“水果之乡”。空气中浮动的甜香,与夯土墙的陈旧气息交织,酿出别样的烟火气。

暮色渐沉,我们踏上归途。回望山谷,碉楼的身影在夕阳中愈发模糊,唯有怒江的涛声依旧轰鸣。东坝人用几代人的坚守,将家族史砌入一墙一瓦;而这片土地,则以桃李芬芳与层叠屋宇,默默守护着茶马古道的记忆。离村前,村长往我们手中塞了几颗杏子:“房子还没盖完呢,下次再来看看,我们这里欢迎你们。” 车行渐远,峡谷重归寂静。或许正如那些未完工的民居——东坝的故事,永远在“进行时”中生长。

来源:西藏日报

探寻藏东“豪宅”,解锁不一样的高原风光! 2025-05-03 14:10:00
超百万人次观看!福州“十九先生”新华社网络直播 2025-04-24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