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侯娟娟 韩堃 实习 孔佳欣 刘益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不少人准备贴敷“三伏贴”,以求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按照传统的干支纪日法推算,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比往年少了10天,成为近十年来最短的三伏天。这让不少市民心里犯起了嘀咕:伏期变短,原本在三伏天进行的三伏灸,疗效会不会受影响呢?

7月26日,带着大家的疑问,记者采访了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高金光。
高金光说:“时间缩短对疗效没有影响。三伏灸利用冬病夏治,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老寒腿、胃寒、胃痛等疾病,利用全年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温经通络驱散寒邪,核心是天人相应,即使伏期变短,只要在关键节点施灸,仍可激发阳气。阴虚内热者,舌红少苔易上火,慎灸,可改贴三伏贴药物温和渗透。灸后忌冷水澡、冷饮,避免寒气反侵。三伏结束后,继续每周1~2次艾灸,巩固疗效。”
医生特别提醒,三伏灸虽然对很多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但并非人人都适合。想要进行三伏灸的市民,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切不可盲目跟风。另外,在三伏天里,大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让身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段里保持最佳状态。(编辑 刘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