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为更好推动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来自成都市、南充市、攀枝花市、泸州市等地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实地调研考察了南充市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小组活动和代表之家融合发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项目等。
当天,四川省人大代表工作会议在南充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会上,南充、成都、攀枝花、泸州、德阳、遂宁、乐山、达州、巴中、资阳10个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交流了人大代表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会议还印发了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做法和2024年“三个一百”典型案例。

各地出“妙招”
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
全省各级人大在工作中形成了很多特色和亮点,会上,四川省各市州依次交流人大代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记者了解到,自贡市不断完善“自贡人大代表”履职APP,实现“网络线上+家站点线下”信息互通办理,致力破解传统监督时效滞后、民生诉求响应迟缓等治理痛点;攀枝花市则着力推动“代表+产业共建”,例如,市人大代表冷兴瑶发挥“头雁效应”,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共富农场,推动“攀果”“攀菜”品牌升级;绵阳市采用“智能分办督办”为建议办理提质,启用代表建议办理平台后,代表建议办理平均办结周期比传统模式提速50%……
“近年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把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成都开展“为民办实事——万名代表进‘家、站’”主题活动,全市1.3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走访帮助企业6000余家、群众8万余人,提出意见建议4000余条,持续助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此外,成都还以数字赋能搭建线上平台,“我们在成都人大网站搭建网上联系代表平台,市民群众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所在区(市)县二维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该负责人表示,同时,成都依托“智慧人大”平台开发代表履职微信小程序,实现建议提交、民意征集、进度跟踪“掌上一网通办”。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充市正以“人大代表户”激活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增强代表履职活力,“我们探索在部分乡镇人大代表门口张贴‘人大代表户’标识牌,让周围的选民群众可以随时联系代表、反映情况;高坪区江陵镇元宝山村的‘人大代表户’还在家门口‘摆摊设点’宣传法律法规,收集游客意见,促成景区新建停车场1个、游览指示牌90个、游步道2公里。”
新进展、新成效
群众对代表工作和履职的满意度提高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提升代表工作质效方面,宜宾35个市级国家机关对应联系210名市人大代表;凉山累计开展直选代表彝汉双语述职活动5000余场;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人大机关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做到“三个全覆盖”,累计联系群众11万余人次。
“此外,在2023年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去年11月,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在全省21个市州抽取了22个县(市、区)的6600余名群众进行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查显示,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得分最高的泸州合江、眉山仁寿等县达到90分以上,群众对代表工作和代表履职的满意度较2023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让民意表达更畅通,让治理效能更彰显,让发展成果更惠民。会议表示,接下来,四川还将全面推进今年全省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将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和规范人大代表向12345平台热线反映和收集社情民意的工作,把人大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目前,省人大已经与省12345热线运营中心搭建了电话和代表履职平台的办理模式。
未来,四川还将提高代表工作信息化水平,坚持代表学习平台、履职平台、联系群众平台一体推进,目前,省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已全面建成,共有667名省人大代表进行了点击使用、447名省人大代表开展了线上学习、40余名省人大代表通过平台发布了多条履职信息。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报道
编辑 成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