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简况
和平区是沈阳市教育强区,教育综合实力位居省市前列。现有公办普通高中6所,其中5所为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为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1.2万人。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与希望。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通过“整体规划、典型引领、分类推进、个性实施、多样发展”策略,持续推动高中扩容和多样化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
释放供给侧改革红利
202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要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及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和平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用战略眼光做好政策的精准预判。一是超前布局。在人口持续流入的背景下,和平区委、区政府预判出居民对高中教育需求将不断增加的趋势,并于2020年开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超前布局,率先探索高中扩招。二是整体推动。和平区通过新建二十中学和平湾分校,完成5所高中一校两址扩增,强化校内设施改造,最大化扩大校内容量。截至2024年,和平区连续5年扩大高中招生人数,共计增加1893个高中学位,2025年高中招生计划数将达5440人,预估增加727人。和平区通过前瞻性举措和整体推动,有效满足学生家长对优质高中学位的迫切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为民的理念。
锚定多样化发展方向
以素养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区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证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一是做优两个端口。全力确保“入口端”生源质量,区内大幅扩招后,高中统招公费生录取分数线仍保持与全市同类学校一致或略高。二是实施集团化牵引。和平区立足6所高中的特点,探索“名校+合作校”的模式,通过高中集团化办学,托高底部,做优顶部。如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全面托管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两所学校一套班子、一个管理体系、一个评价机制,统一教研活动、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评价。在保证二十中学高位、优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强力提升三十八中学的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切实保障区域高中教育数量与质量并行。三是推进分类错位发展。和平区以辽宁省示范高中复检和省特色普通高中评估为抓手,从分层培养走向分类打造,明晰“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发展路径,形成以特色文化为价值取向、以特色项目为有力支撑、以特色课程为育人载体的特色办学新样态。如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坚持金字塔原理,不断深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方向;三十八中学形成以雷锋精神治校育人的德育特色等。同时各高中积极建立家校社“教联体”,借助社会和家长资源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走进名企、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方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点
教师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强教必先强师。和平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开展铸魂强师行动。一是实施新教师“攀登者”计划。近年来,和平区面向教育部直属6所高校招聘优秀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并全面启动新教师“攀登者”计划,通过采取以校为本的“沉浸式”培训和以赛代训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为高中扩招增容做好新一代人才储备。二是创新“双培养项目”。充分挖掘区域内优秀教育智慧及管理经验,分层分批辐射全区各学段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有效推动区域内校际师资均衡配置。着力培养优秀的学校中层干部,储备区域强大的干部力量,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三是借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的智能素养,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破知识、学科、人员、地域壁垒,通过个性化知识推送、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研讨等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作者系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8日 第09版
作者:胡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