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必要!”“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否认了涉事游客有特殊身份,并表示,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
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表示,环卫公司将拿出一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目前正在落实资金来源、制定奖励规则,将给予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名环卫工人奖励,以后对所有乐于助人的员工都会进行一定奖励。(据7月14日人民日报)

两名环卫工人翻垃圾找手表(图片来源:山西晚报)
在舆论沸腾之后,当地终于表示要给两位环卫工人奖励了,虽然姗姗来迟,也是一种进步,让人稍感安慰。只是,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当初神采飞扬地宣扬,还是如今略显尴尬地回应,自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两位冒着酷暑在垃圾山里翻找4小时的环卫工人叫什么名字,是怎样的人,平时待遇怎样,有没有受到影响。在这场沸沸扬扬的事件中,他们留给我们只有脸被帽子遮住、弯腰弓背埋头翻垃圾的身影。他们干的活太脏太苦了,他们的模样和声音却在城市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成为模糊的“背景板”。
大同本来是想讲一个动人的“宠游客”的故事,最后却让无数网友感到堵心和反感,因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一定会去衡量“值不值”“对不对”“合不合适”。当城管局领导慷慨陈词“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当失主对着镜头感慨自己来到大同很幸运时,真正在38℃高温中翻遍8吨垃圾的,只有那两位连名字都不被提及的环卫工人。但凡领导或是失主能稍微参与一下,一起来找一找,这个故事都不会如此令人不适。
网友的同情与不平,终于让当地城管部门意识到,最受苦受累的人不该白白干活,也算是一个实在的补救措施。但令人有些放心不下的是,这个“助人为乐基金”还在筹措阶段,资金来源没落实,奖励规则未制定,所以这个钱最后能不能到环卫工人手里?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此前,环卫公司的领导帮环卫工婉拒了失主给的红包,因为觉得这是环卫工应该做的,这种“慷他人之慨”的做法就受到网友诟病。既然拿失主的红包不合适,那么就应该以合适的方式,让环卫工的这笔钱真正能落袋为安。因为,本质上来说,这并不是奖励,而是他们做了额外工作应得的劳动报酬。让干了活的人劳有所得,不仅是常识,更应是一种常态。
在这件事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浮现出来,城管局、环卫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曾很自然地表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是环卫工人的本职工作。那么,翻垃圾找失物到底算不算环卫工的本职工作?环卫工人的核心职责是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包括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共区域保洁等常规性工作,这些都有明确的作业规范和劳动定额。在垃圾中翻找失物,本质上是为特定个体提供的特殊服务,既不在环卫岗位的基础职责清单里,也不符合正常的作业流程。
将非常规任务纳入“本职工作”,本质上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模糊化。如果因为失主自己丢失物品,找回来却成了环卫工的职责,那么基层劳动者的劳动边界将被无限侵蚀。公共服务的本质是合理分工而非无限加码,“有求必应”也要分轻重缓急。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对应急服务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对紧急失物搜寻安排专项人力、支付加班费、配备防护装备,而非直接将责任压给一线环卫工;对普通物品的寻找设置合理门槛,让失主也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负起一定的责任,这样才能既守住服务初心,又不让基层劳动者寒心。
同时,技术手段的升级也能为环卫工人减负。国内已有城市试点运用金属探测、图像识别等技术快速定位失物,这既能帮人解难,又能避免环卫工人过度辛劳。
暖心的故事,不能用一线劳动者的血汗来装点;城市的荣光,更不能靠最艰难的一群人负重前行。希望两位环卫工人能切实地得到补偿,也希望今后少一点自我感动式的“暖心”宣传,多一些实实在在地对普通人的注视和关怀。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劳动者,让他们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应有的报酬和尊重,这才是城市文明应有的模样。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