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瞭望》刊文:旅居云南正勃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5:54:00    

今年1月至7月,云南旅居人数已达330.74万人,同比增长46.3%。这些旅居者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把云南当成日常栖居的第二故乡,为云南旅居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旅居以更长的停留时间为纽带,将吃、住、玩、游、购、娱等体验深度融合,诠释了从短暂游览到深度沉浸的业态转变,也昭示出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的升级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镇寺登村一景(2025年4月18日摄)。刘莲芬 摄

七彩云南,山川壮丽,气候宜人,文化多元,是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这里时光柔软,需要细细体验。从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越来越多旅行者放慢脚步,驻足旅居,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当前,旅居已成为云南文旅新业态。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旅居云南人数已达330.74万人,同比增长46.3%,尽显旅居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避暑旅居热

旅居者曾列过一份“云南浪漫清单”:在洱海等一场不设闹钟的日出;跟佤族奶奶学用草木染布;雨季上山采菌子,赌运气也拼眼力;深夜的火塘边,听本地人用方言讲故事……

品古滇文化、赏大美盛景、尝菌子鲜香、穿雨林秘境、吹雪山凉风……夏日的云南,避暑游、采菌游和跨境游等业态交相辉映,共同描绘着一幅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吸引旅居客纷至沓来。

到云南避暑,由来已久。明代杨慎曾留下“五月滇南烟景别,清凉国里无烦热”的诗句,生动描绘了云南夏日的清凉惬意。据气象部门常年气候值统计,7月,云南省常年平均气温为21.9℃,其中71个县市区的人体舒适度在舒适等级内,全省55%的县市区适宜开展避暑旅游。炎炎夏日里,宝贵的“清凉”资源为打造避暑经济提供了一剂“凉”方。

在拥有“19.7℃夏天”的云南曲靖市,一些居民通过与专业运营机构合作,由企业统一装修运营后,闲置房屋焕然一新,面向国内外旅居客出租。今年夏天,郦程旅居公司在益宁街道牛街社区运营的旅居村,能够提供百余张床位及三餐服务,目前已接待200多名川渝旅居客。

在这里,旅居客避开酷暑,体验到云南的清凉一夏和特有的生活气息。“不仅气候舒服,推开门就是稻田和花海,让人心情愉悦。”退休后,湖南的周女士去过不少地方,最终被曲靖市马龙区土瓜冲村吸引,短租下一处小院,开启旅居生活。

为更好满足旅居客需求,云南推出滇西北、滇中、滇东方向的避暑旅居地,受到海内外欢迎。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云南暑期长租订单同比增长67%,平均租期达45天。

学者认为,避暑旅居,让游客在清凉中享受诗意生活,更让云南等文旅大省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编织起一张覆盖全省的旅居网络。

“入夏以来,我们家房子几乎天天满租。”昆明一民宿老板张程说。避暑旅居这种模式像一条纽带,带动餐饮、交通、文化体验等周边产业蓬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一种生活方式叫旅居

在滇池畔的海晏村等一场浪漫日落,在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邂逅云海,抑或是慵懒晒太阳,泡上一杯普洱茶和亲手冲的咖啡……云南的旅居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四川人缪鹏灼喜欢旅游,年轻时走遍四方,目前在昆明滇池边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渔村海晏村定居。“这里有看不厌的落日和浓浓的生活气息,深深吸引了我。”他说,这里因“最美日落打卡地”闻名遐迩,成为天南地北旅居客的诗意栖居地。

从“短暂停留”转向“诗意栖居”,越来越多的游客在红河、西双版纳、大理等地的旅居村探寻栖居生活。他们在这里租房住下,融入当地社区,像当地人一样买菜做饭、散步聊天,体验着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旅居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从“旅游”到“旅居”,是旅游业态的深层迭代。旅居将吃、住、玩、游、购、娱等体验深度融合,诠释了从短暂游览到深度沉浸的业态转变,也昭示出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的升级。

作为旅游大省,传统旅游模式下,云南“门票经济”占据重要位置,但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旅居模式下,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当地生活,感受不一样的烟火气。旅居业态既在见证中国旅游消费的深度变革,也在回应大众对优质生活的深度需求:既要山水之美,也要现代便利;既求身心休憩,也需事业延续;既享生态馈赠,更重可持续发展。

旅居产业蓬勃发展,为云南各地注入新动能。在大理,长期旅居人数超60万,旅游业从“观光型”向“沉浸型”转型,并向民宿、手工艺、在地文化IP等产业链延伸;元江县那诺乡哈尼梯田旅居项目,恢复了2000亩梯田景观,还引入社会资本同村集体共同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旅居”变“旅创”,数字游民、文艺创作者等新群体涌入,催生“艺术家第二居所”“乡村文创工坊”等新兴业态,吸引大批艺术人才扎根乡村,形成文化创意集群。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旅居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方面,云南依托茶叶、咖啡、花卉、果蔬、道地药材、温泉、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创新打造“场景+体验”旅居产品,推动旅居与文化创意、休闲农业、医疗康养、户外运动、科普研学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把非遗、文创、采风创作、公益电影放映等有机植入旅居村(社区),整合农家书屋、艺术家第二居所等文化场所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丰富了旅居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了不想走 走了还想来

昆明西山区大墨雨村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彝族古村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

几年前,四川人郭鹏在这里旅居,成为“新村民”。他潜心斫琴的同时,也静静享受这里的悠闲时光。“柴米油盐才叫日子。”如今,郭鹏父母也搬来一起生活,租下一亩多地养鸡种菜,还经营一家川菜馆。

在云南,像郭鹏这样的旅居客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把云南当成日常栖居的第二故乡。

“旅居云南”是云南在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中的主动作为。云南用好用活气候、文化等优势,推动“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带动民宿、康养、文化体验等产业蓬勃发展。

自2024年6月全面推开以来,旅居云南持续受到关注。作为旅游市场的新兴业态,旅居热度持续走高,从“走马观花”到“安家落户”,从“游客”到“旅居客”,旅居重构了游客与旅游、游客与目的地的关系,旅居云南建设体现了云南推动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成为加快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创新的全新探索。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在推动这一新兴业态发展建设中,一些基本的原则、观念、方法和路径正在进一步厘清,发展建设的红线、底线和上限也越来越明确。同时,旅居云南建设也对云南全省文旅服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以“清单”擘画发展路径。今年6月,《云南省旅居发展正反面清单》发布。该清单以“十支持十不得”为框架,首次系统化界定旅居发展的路径和边界,将为“旅居云南”建设沿着科学轨道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清单明确支持方向,引导市场发展,同时划定禁止红线,守住生态、土地、文化底线,实现“旅居云南”可持续发展,引导、规范云南旅居业态高质量发展。支持将旅居客人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享受居民同等待遇,构建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为全国旅居发展作出示范。

以“示范”撬动全域发展。云南将遴选打造100个旅居试点,推出“宝藏小城”“烟火乡村”等一批示范项目,做实“旅居”云南品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年准备推30个左右,这30个要严格标准,经得住考验。此外,正在抓紧发起旅居标准指引制定,推动OTA平台开设云南旅居专题,实现旅居产品实质性上线等工作。同时,围绕旅居云南,各相关部门从消费端推动云南旅游从观光游向深度游升级,聚焦食住行、康体居、医养学等持续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深化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建设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从供给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培育各类旅居企业。

以“诚信”守护山水诗意。8月12日,《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正式实施,旨在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措施》着重构建层次分明的三级监管体系,对守信主体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加强约束,对严重失信情形实施重点监管,同时细化了不诚信经营行为分类标准和列入联合惩戒标准。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织密诚信监管网络,让“诚信旅游”成为云南的鲜明标识,让游客来了放心、玩得舒心,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云南发布

编辑:姜蕾

审核:钟玲

终审:王一帆

《瞭望》刊文:旅居云南正勃兴 2025-09-01 15:54:00
遏制“打野”乱象 筑牢生态防线 2025-09-01 04:40:00
瓮安县“三个聚焦”开展暑期“护苗”行动 2025-08-25 14:48:00
肃南:喀尔喀蒙古特色村寨奏响旅游“增收曲” 2025-08-21 08:42:00
罗大佑要来内蒙古啦! 2025-08-20 1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