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富有”的计划,让美国再次“负友”,盟友的怨气与日俱增,美国越来越不受待见。

4月4日,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的游客。
据美媒报道,美国旅游业曾预计2025年是旅游旺年,外国游客数量有望再创佳绩。但今年以来,国际游客数量大幅下降,原因是“讨厌特朗普”。
报道称,由于对特朗普的关税和言论感到愤怒,以及对边境安全的担忧,一些国家的公民选择远离美国,前往其他地方旅游。牛津经济研究院旗下旅游经济学公司 (Tourism Economics)去年12月曾预测,今年美国的国际游客数量将增加近9%,但上周该公司修改了年度预测,最新预计是下降9.4%。
或许,大家也逐渐发现,绕开美国,世界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风景。
美国商品进口在全球占比仅为13%
美国重要吗?重要,但也不那么重要。
一方面,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在全球消费市场格局中,美国以3.3亿人口创造了7.4万亿美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所谓“小人口大市场”。2024年美国人均GDP达8.5万美元,全球位列第八,可以说,收入优势带动了美国消费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持续的关税压力、顽固的通货膨胀以及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消费者正在全面收紧钱包。当前,美国消费降温的迹象无处不在。

《纽约时报》7日刊文称,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意味着整个欧盟乃至全球的企业,正面临失去进入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风险。他们自然要开始寻找下一个重要市场。从统计角度来看,那意味着中国。
另一方面,“美国重要性被夸大”!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30日的刊文指出的。美国对全球贸易的重要性可能被高估了。数据显示,美国商品进口在全球占比仅为13%,较20年前的近20%显著下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教授西蒙·伊文尼特通过模型推演得出结论:即便美国全面切断商品进口,美国的70个贸易伙伴在维持对其他市场出口增速的情况下,可在一年内弥补对美出口损失,另外115个贸易伙伴可在五年内弥补。
文章还指出,美国不是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欧洲以及近年来的中国是更重要的贡献者。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他以为通过征收关税使制造业回流,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这一想法存在缺陷。如今,制造业生产越来越依赖机器和其他技术,而不是人力。因此,关税可能会带来新工厂,但不一定会带来就业机会。相反,可能还会失去更多就业机会。
以钢铁生产为例,有经济学家估计,美国钢铁厂每因关税新增一个工作岗位,就会有80名使用钢铁的下游行业的工人受到伤害。因为如汽车、机械和农用设备等行业,必须使用昂贵国产钢铁而摒弃更便宜进口钢铁,其竞争力必然下降。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关税政策,后来被印证其实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

除非美国打算永远关起门来过日子,不然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算美国打算独自“荒野求生”,世界也绝不可能重回孤岛式的“鲁滨逊经济”。
因为经济全球化早已不可阻挡。当前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各国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学者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四大驱动力:一是资源配置优化驱动力;二是专业化分工驱动力;三是规模经济效应驱动力;四是需求多样化驱动力。这四大驱动力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试图用高墙阻断经济规律的行为,终将被全球化的潮水冲垮。
英国《金融时报》的刊文指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全球化的结构韧性终将战胜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其短期冲击将被经济激励、多边合作与产业分工的底层逻辑持续消解。
天塌不下来!
面对特朗普滥施关税,中国的态度是“天塌不下来”。
英国媒体称,中国气定神闲的姿态展示了面对特朗普时的镇定,也显示了一种气魄:华盛顿你尽力去做吧,这里是中国,我们对你的胡言乱语不感兴趣。
面对特朗普再加征50%关税的威胁,在今天(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表示,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不容剥夺,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容侵犯。我们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而面对特朗普,各国更是慢慢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要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日表示,欧盟正寻求在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展更多贸易。“我们将像激光束一样专注于美国以外那83%的全球贸易。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也表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即便如此,美国也仅占全球进口的13%,因此,87%的世界贸易完全没有理由被这种疯狂的行为污染。
美股持续下跌、满载苹果手机的飞机紧急从印度飞往美国、美国多地消费者开始囤货、中国品牌电视机被抢空······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已经给美国民众造成极大冲击。特朗普说,美国需要吃药,但这剂“关税药”,真是苦口的良药吗?要知道,吃错药的代价更大。

作者丨刘莹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黄海宁
监制丨王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