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5天的谈判后,当地时间4月9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宣布达成联合执政协议。这也标志着中右翼联盟党与中左翼社民党将联合组建德国新政府,德国候任总理、联盟党领导人默茨最快将于5月出任德国新总理。之后,默茨需要带领德国新政府应对美国关税、移民、俄乌冲突等棘手问题。当天,联盟党和社民党公布了长达144页的联合执政协议,目标是为德国企业减税、刺激经济并大幅收紧难民政策。

基本成形
联盟党虽然在2月份的选举中得票位居第一,但未能获得多数席位,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则位居第二。此后,默茨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之间进行了数周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这项协议。
路透社从一份文件获悉,除总理之外,联盟党成员还将担任外交部、内政部、经济部、卫生部、交通部等9个部门的部长。社民党则负责财政部、国防部、司法部、环境部等7个部门。上述方案须通过在线投票,以求获得社民党35.7万名成员中的多数支持。假设在4月底前能获得支持,默茨可能将于5月初在德国联邦议院正式宣誓就职。
联合执政协议指出,在能源上,新政府计划下调电力税和电网费让电费至少下降5欧分。新政府还准备大力提升天然气发电能力,废除要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供暖的法案。但协议承诺将遵守欧盟目标,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90%。
在税收和贸易上,新政府计划改革企业所得税系统,目标是从2028年开始的五年中,企业所得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从2026年开始,餐饮业的增值税将从目前的19%永久性降至7%。针对与美国的贸易,新政府的中期目标是与美国达成自贸协议。短期内,新政府寻求避免与美国发生贸易争端,努力让美国与德国共同降低进口关税。
默茨此前已经表示要加大政府投入重振德国经济和国防。3月,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联盟党和社民党在组阁谈判中提出的巨额财政方案,向德国基础设施和国防产业注入近1万亿欧元。其中,德国政府被允许设立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气候保护措施。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表示,组阁协议的达成,说明德国政府基本上定型了。组阁协议达成以后,默茨的总理提名很快会提交到联邦议院进行最终的表决,因为两党合计的席位超过了联邦议院的半数,所以通过的结果基本上是肯定的,而且默茨此前就说过,要在4月20日以前完成相关的组阁任务。现在的情况说明所有谈判的进展都是比较顺利的。
仍有分歧
尽管协议达成,但联盟党和社民党在政策理念上存在分歧,默茨后续执政过程仍将面临不少挑战。王朔表示,尽管社民党和联盟党是中左、中右的两大传统政党,他们的路线都偏向中间,但是实际上具体的政策理念其实是有很大不同的,一个是更偏向效率,一个更偏向于保护。两党在难民政策、财税改革、债务刹车等很多关键问题上,一直都有比较严重的分歧,比如,联盟党提出驱逐非法移民的5点计划非常严格,而社民党持相对反对的态度;社民党要推动对富人征税,联盟党也不赞同。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也指出,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重振经济。联盟党推崇自由市场经济,主张松绑中高收入群体税收以激发活力;而社民党与绿党更关注社会公平,倾向于补贴中下层,涉及债务刹车等的争端。这两种思路本质对立,如何调和将是内阁的关键。此外,能源成本高企、产业竞争力下滑等结构性难题,均需新政府拿出切实方案。
经济领域外,新政府还准备推出德国近年来最严格的移民政策。新措施包括暂停移民家庭团聚政策两年;停止所有联邦层面的难民接收项目,未来不再设新项目;拒绝寻求庇护者通过陆路进入德国;尽快遣返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的难民,有犯罪记录和被视为危险分子的难民将首先被遣返。
在2015年的欧洲难民潮中,德国是接受难民最多的欧盟国家,对100多万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等国的难民打开大门。在俄乌冲突中,德国继续接收上百万乌克兰难民。随着德国经济下滑、袭击事件频发,国内的反移民和反难民情绪也在上升。
正是由于选民对移民和难民政策的不满,在2月的德国联邦议院(下议院)选举中,极右翼德国选择党一跃成联邦议院第二大政党,为历史上首次。德国选择党已经准备好在联邦议院中挑战新政府的改革方案。
默茨在周三的讲话中表示,新政府的目标之一就是消除德国选择党在下一次选举中胜出的风险,“我们的任务是展示德国的政治中间派能够解决问题”。
外交变化
如今,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持续冲击着世界,包括欧洲。德国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表示,德国经济今年不会出现有意义的增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在丁纯看来,德国对美关系面临最大变数。此前特朗普公开支持选择党,并抨击德国“依赖美国保护”,这种裂痕短期内难以弥合。
而在欧盟内部,丁纯认为德国需重拾领导力,尤其在俄乌冲突、能源安全、产业补贴等议题上。但经济疲软可能限制其行动能力——若德国自身财政捉襟见肘,便难以为欧盟集体项目提供足够支持,这也体现了德国重振经济的重要性。
此外,默茨在对华政策上的走向备受关注。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从默茨目前的表态来看,他似乎是在寻找一条所谓的“平衡路线”。
“一方面,德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有切实的需求,尤其是在默茨致力于解决德国经济问题的背景下,与中国开展合作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西方或欧洲的对华政策,他在一些政治外交问题上可能会有一些强硬的表态。”
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就德国选举结果表示,建交53年来,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德关系,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发展双边关系。中方愿同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一道,巩固好、发展好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林剑强调,德国和欧盟具有全球影响,中方乐见德国和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战略自主,愿同德方、欧方共同努力,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事实上,中国和德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 2025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2470亿欧元。这一数据表明,中德经贸合作的基础依然坚实。
北京商报记者 赵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