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安徽】
2008年,一岁半的骁骁(化名)还不会独自站立。来自安庆的父母怀着忐忑的心情,带他走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医师李红接诊后,发现孩子运动发育明显落后。经过细致查体,并结合早产、可疑缺氧史等情况,她判断需要全面系统评估,并迅速为骁骁安排了住院。

骁骁亲笔感谢信
头颅磁共振结果显示“侧脑室旁白质软化(PVL)”,骁骁被确诊为脑瘫。那一刻,家长的心沉到谷底。他们得知,孩子未来很可能需要借助助行器行走,步态也可能出现“尖足”“剪刀步”等异常。
但李红和康复科团队没有放弃。他们为骁骁制定了一套细致的综合康复方案。几个疗程的住院治疗,一路汗水、一路希望。在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父母的坚持陪伴下,半年后,孩子逐渐能独立行走;一年后,他的走路步态已接近正常儿童;不过孩子跑步仍有异常姿势,父母定期带他回医院复查,李红一次次为孩子量身制定家庭康复计划,一次次为孩子加油打气,家长和孩子靠着这份专业指导,一起坚持练习、不断巩固,孩子的异常跑步姿势能够维持不加重,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像其他孩子一样成长。
2022年中考,正值疫情严峻时期。孩子需要办理“体育免考证明”,却无法到医院来。得知家长焦急无助,李红主动帮忙沟通协调,开具证明并邮寄到家。那一年,骁骁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

骁骁和妈妈送给李红主任的锦旗
今年8月,一条报喜短信发到了李红的手机上:“李主任,骁骁考上合肥的一本大学了!谢谢您,没有您就没有孩子的今天!”发信人是孩子的爷爷。他还代表全家寄来一面锦旗,骁骁手写一封感谢信,感谢李红阿姨,感谢李红阿姨十七年来的守护与仁心。
得知孩子圆梦大学,李红感慨道:“这就是我们做医生最幸福的时刻。医者仁心,一切值得”。儿童康复的本质是 “赋能”。这是一个关于坚守、感恩和信念的故事。它印证了脑瘫儿童只要获得早期科学康复、教育支持和自身努力,同样能突破身体障碍,实现与普通孩子同等的人生目标,也诠释了“医患同心”最温暖的模样。
责编∣ 徐丽丽 周苏婉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 委员会承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声明: 凡转载“健康安徽”稿件,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