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泡泡玛特(09992.HK)盘中一度下跌3.9%,最终收跌2.98%。7日,专注于新消费领域投资的蜂巧资本(Borchid Capital)宣布,由于其管理的人民币一期基金临近到期,已悉数出清其在泡泡玛特上市前持有的全部股份,结束了长达14年的投资长跑。此次退出,正值泡泡玛特股价经历显著回调之前的高位区间,为基金带来了丰厚回报。

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在公开声明中感慨道:“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in Lastout,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他同时表达了对泡泡玛特未来“星辰大海,征途如虹”的祝愿。
此次交易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次完成,总计约1191万股,涉及金额超过22亿港元。市场普遍认为,蜂巧资本的退出主要基于基金周期的刚性约束,是风险投资机构在项目成熟后寻求回报的常规操作。
泡泡玛特股价自年初以来经历大幅上涨,并在近期创下历史新高之后,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容易拨动市场敏感的神经。一时间,出现了关于“高位套现”“创始股东离场”的讨论。
喧嚣中的投资者:短期噪音与长期价值的权衡
对于蜂巧资本的退出,市场投资者观点两极分化。
一部分投资者认为,这完全符合早期风险投资的逻辑。一位长期持有泡泡玛特的投资者表示:“天使轮的投资框架是通过少量资金获得数倍,甚至十数倍的财富增长。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投资使命,离开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位投资者认为,“说到底,不只是他们,你、我迟早也都会与泡泡玛特告别。除非公司被收购,否则最终能长期持有它的,只有公司自己。其他人,终归只是过客。”
这部分投资者更倾向于关注泡泡玛特自身的基本面。近期泡泡玛特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喜,以及旗下IPLabubu三代等新品的持续热销,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强劲增长,都为他们注入了信心。“喊空的真多,希望做空的也多,为8月中期报的上涨加点燃料。”有乐观者称,建议再次领会公司的战略和执行,同时关注线下门店人流、线上直播热度以及海外社交媒体的反馈。他们认为,泡泡玛特的管理团队“本分和保守”,值得珍惜。
记者注意到,也有投资者表达了对短期市场波动的担忧和对估值的审慎。有人表示:“泡泡玛特从高点下跌了20%,见顶符号,创始股东都高位清仓。PE高达70、80倍。”这类观点认为,在如此高的估值下,公司需要持续的超高速增长来消化,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股价调整。一位投资者直言:“原始股东清仓跑路,把星辰大海送给诸位散户。”
泡泡玛特的“护城河”与全球化征途
尽管面临早期股东退出和市场情绪的短期扰动,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IP孵化与运营能力,及其坚定的全球化战略,仍是支撑其长期价值的关键。
公司不仅成功打造了如MOLLY、SKULLPANDA、DIMOO等头部IP,也展现出持续孵化新爆款的能力,如近期大热的THEMONSTERS系列(Labubu)。这种独特的“情绪价值”商业模式,在年轻消费群体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言:“情绪价值的商业模式是很难用理性思维解释的。你可以看不懂,但是大趋势上来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就是可以为了‘悦己’慷慨解囊。”
在全球化方面,泡泡玛特正加速布局。该公司2024年财报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均显示,海外市场营收贡献日益显著,已成为其增长的强劲引擎。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多次强调对海外市场的雄心和2025年业绩的高预期。
“对于更加长期的投资者,我们的投资框架是,在泡泡玛特已经是一家卓越的公司的情况下,能否在‘向上努力,向外看’的理念指引下,在集团化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向一家伟大的公司。若这一过程能够顺利实现,我们这些持有者才有可能真正收获认知兑现所带来的超额回报。”一位长期投资者说。
蜂巧资本的退出,是其基金运作周期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次成功的价值实现。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更像是一次股东结构的自然更迭。短期内,市场情绪和股价波动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公司的价值最终将取决于其IP生态的繁荣度、全球化战略的执行力以及持续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能力。

记者:杜林 编辑:郑楚翘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