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节,我们在这里镌刻你们的名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9:19:00    

  津云新闻讯:这个清明节,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厅的纪念墙上新增了229个名字。这些名字的主人生前曾经是大学教授、普通职工、医生、工人、农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体老师”。

  “大体老师”是医学生对于将遗体无私捐献给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者的尊称。天津医科大学首任校长、中国临床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朱宪彝教授将遗体捐献给学校,以“大体老师”的身份继续带领年轻的医学生开展医学研究,成为学校师生瞻仰学习的一座丰碑。

  2021年,学校扩建生命意义展厅,将包括朱宪彝教授在内的近千名捐献者的名字镌刻在展厅的纪念墙上。每年新入学的医学生都要在这里上生命教育的“第一课”,认真思考医学生誓言中“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要意义,将医学工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刻入脑海里。

  “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医重逢。为你读诗,是我生命里全部的爱意;与子成说,是我至死始终不渝的坚持。”2018年清明,年近九十岁的退休教师张鸿钧来到生命意义展厅,将思念寄托为一首小诗,念给已故妻子听。他的爱人高恒龄在2012年底因心力衰竭去世,临终前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天津医科大学。2021年,张鸿钧老先生离世,和妻子一样,也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他的名字就镌刻在爱人的旁边,仿佛两人肩并肩,看着年轻的学子们读书、深造。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姜葵至今难忘自己求学时,张鸿钧老师对自己求学之路的影响。他说:“老师用自己的身躯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他的奉献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关小瑛生前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护士,一辈子治病救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选择以奉献延续大爱。2006年,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完成了遗体捐献的报名公证,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捐献给天津医科大学,为祖国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我干了一辈子护理工作,穿了一辈子护士服,希望我走后也能给我换上一身护士服,那是我最喜欢的衣服。”面对生死,关小瑛非常豁达,她表示,活着的时候为社会做的贡献还不够,希望死了以后能为医学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2021年,关小瑛离开人世,捐献遗体,完成了她的人生夙愿。

  “从前辈们的身上,我学习到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要有献身医学的勇气和精神。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愿意接过前辈手中的灯火,秉承的南丁格尔精神,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接续奋斗!”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2级学生王庆怡在了解了“大体老师”关小瑛的故事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不仅仅是她一个人。每一名天医学子的内心都在生命意义展厅的参观和学习中深受触动。

  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李家宇在入学之初怀着懵懂的心情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命意义寻访活动。当时他并不清楚这样的活动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去送别一个陌生人。直到亲自去参加一场

  “大体老师”的告别仪式,聆听不同捐献者生前的故事,他内心的感动如潮水般汹涌,对“大体老师”的选择有深刻的认识:“生命价值绝非仅仅取决于长度,更在于其宽度。我会永远铭记老师们的奉献,以他们的精神为指引,践行医学生誓言,继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数十年来,学校每年都会迎来新的“大体老师”,至今已经有1200名。将他们的名字镌刻到纪念墙上,不仅仅是告慰先行者的英灵,更是对后来者的一种号召。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师唐健表示,“生命至上”是医疗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承诺。越是了解他人生命的厚度,才能体察并实践到生命的温度。大体老师的生命抉择对于医学生个人成长的启迪是非常具体和深刻的。通过大体老师的无言教育,学生们对生命的理解就更为具体,也就更能内化对患者的照护的道德要求。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它如何照亮他人。

  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厅纪念墙上的名字还在不断地更新着。

  每一个名字的镌刻,都是一份对生命的致敬;每一个名字的留存,都是一份对医学的承诺。墙上留下名字,心中留下的是仁者初心。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清明节,我们在这里镌刻你们的名字 2025-04-05 19:19:00
郑钦文无缘查尔斯顿赛四强 2025-04-05 08:21:00
技能之星|杜宇博:以丈量之精绘竞赛之荣 2025-04-05 04:27:00
折柳寄清明·念旧意难平 35丨折柳寄长思:戍边魂 春泥情 2025-04-04 19:02:00
时政微视频丨丰碑永存 2025-04-04 1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