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一场春雨,令所有的花朵和草木焕然一新,纵情舒展。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的动物亦开始惊醒,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惊蛰时节,小草似乎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泥土中悄悄地探出头来,路边的迎春花早早绽放出最美的色彩,洁白的玉兰含苞待放,在和煦的东风中摇曳。
不由得想起志南的一首春日小诗《绝句》,其诗曰: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一首绝美的春日小诗,描写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和乐趣。志南,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不是很有名,但仅凭这一首诗便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
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拄杖春游的情景。他将小船拴好,然后拄着拐杖,缓缓地走过小桥,一路向东,尽情欣赏春日之美。
诗人本是拄杖春游,他却说“杖藜扶我”,将杖藜人格化,也更加富有人情味,杖藜,仿佛是他多年的老友,不离不弃。
惊蛰时节,丝丝细雨滴在衣服上,似湿未湿,似有还无。路边的杏花在微雨中愈发娇艳灿烂,惹人怜爱。
此时的风,极为柔和,吹在脸上,感受不到一丝寒意,而长长的柳条经过沉闷的冬天,此时终于可以在微风中尽情舞动。
可以想象,诗人扶杖东行,一边欣赏杏花的美艳,一边感受细雨吹面的惬意,这是多么美妙的旅程,大好韶光,切莫辜负。
惊蛰时节,春雷乍响,春天的元素越来越多,也意味着春天的味道越来越浓。清代诗人张维屏曾写过一首《新雷》,描写的也是春天的景致,但重点却是春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神奇的造物者,虽然默默无言,却又非常富有人情味。每当冬日寒冷到极点的时候,也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正如雪莱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自然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只等春雷一声响,百花便竞相绽放。
这首诗读起来很美,也很有力量,如果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会更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与希望。
这首《新雷》创作于1824年的初春,当时的清朝正处于腐朽黑暗时期,再加上西方的鸦片贸易不断增多。张维屏,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面对此时的国家,倍感焦虑,渴望有人能扭转这种局面,于是创作了这首《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