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温暖明媚,多彩多姿,充满希望,富有诗意……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热爱春天、盼望春天。春天还未光临,许多人便急着寻找春天……春天何处寻?历代诗人各有高见。
宋代理学家朱熹终日埋头书堆,鲜闻世事,但也难却春天的诱惑。当春天的脚步走近时,他也春心萌动,发出“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的感叹,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他在《春日》一诗中写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信步来到泗水边上游赏,只见到处都是崭新的景象,风光焕然一新,温暖的春风阵阵吹来,吹得百花盛开、万卉吐艳。就在这万紫千红中,他寻到了烂漫的春天。
宋代诗人释辉另辟蹊径,去寻找心仪的春天。他在《润州》一诗中写道:“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章宫。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千古名胜北固楼前,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扬;伴着笛声,片片云朵从南朝故宫中飞出。在这乍暖还寒的二月天气里,诗人站在楼前放眼望去,只见“润如酥”的小雨轻轻飘落,遍地都是如茵的芳草。他猛然发现,春天就在笼着芳草的蒙蒙细雨中……
万紫千红也好,蒙蒙细雨也罢,这样的春天虽然很美,脚步却似乎迟缓了一些。有的诗人眼光更为敏锐,他们常能见微知著,从一枝一叶中发现春天。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魏王堤》一诗中写道:“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寒意料峭的一天,诗人来到洛阳郊外寻春。此时,花儿还懒得开放,鸟儿也不愿啼叫。诗人在花木、鸟儿这里寻不到一丝春意,只能再到别处去寻。他骑在马上随意闲行,不知不觉已到黄昏时分。他寻遍田野、河川的每一个角落,却始终没有发现一点春色。就在准备离去时,一抹绿意让他眼前一亮,只见那魏王堤上的垂柳已经抽出细丝、吐出嫩芽,他就从刚吐绿的柳枝上寻到了明媚的春天。
有人对春天的盼望更为迫切,如北宋诗人毛滂,在皑皑白雪中,就去“拨雪寻春”。他在《踏莎行·元夕》一词中写道:“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这位诗人白天在残雪中寻春,没有寻到,但他仍不甘心,晚上又点起灯来,继续在暗香浮动的院子里寻找。那沉沉夜色想把春光遮住,但可爱的月亮却偷偷地爬上柳梢。明亮的月光下,他从那缀满嫩绿芽苞的垂柳丝上,猛然发现了春天的身影,自然欣喜异常。
还有人对春天过于痴迷,寻春也更加执着。唐代有位叫无尽藏的女尼,盼春简直如痴如醉。在寒风料峭中,她不辞辛劳,苦苦地去寻找春天。她在一首《悟道诗》中写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为寻找春天,她终日奔波,踏破芒鞋,入岭穿云,跑遍山山岭岭,却一直没找到春天的踪迹。就在她失望地回到尼庵,准备翌日再寻时,忽然看到室内的梅花正含苞初放。她立即拈起一枝梅花嗅闻,惊喜地发现:春在梅花枝头已盎然十分!原来春天就在屋内,就在她的身边。
大多数人寻春主要着眼于自然风光,而有的诗人视野更为开阔,把寻春的目光转而移向人间的世俗风情上。清代诗人叶燮就是这样一个善于体察生活的人。他在《迎春》一诗中写道:“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在这新旧季节交替的时刻,到处喜气洋洋,去迎接“春神”的路上,车水马龙,人们熙来攘往、笑语喧哗。此时家家户户也都喜气盈门、其乐融融,充满喜悦之情。诗人就是在这美好的节日气氛中,感受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何必到远处去寻?她就在千门万户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