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篮球场上的激烈碰撞,竟让15岁的明明(化名)面临视力丧失的风险!作为高度近视患者(双眼近视均超600度),明明在打球时不慎被队友手肘撞击到眼部,然而几天后,他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视野仿佛被“黑幕”遮挡。
事发当天,明明在打球时右眼被意外撞击。他揉了揉眼睛,感觉有点酸胀和闪光感,以为只是普通磕碰,并未太在意。然而,几天后,他发现右眼下方视野出现一片固定的黑影,并且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家长察觉异常,立即带他来到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郑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接诊时,患者右眼视力已降至仅能看清眼前手指晃动,情况非常紧急。”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郑州爱尔眼科医院)李玉军院长通过详细的问诊(得知高度近视史和外伤史)以及关键的检查,迅速确诊:明明右眼发生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且脱离范围正在扩大!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比正常人更长,视网膜像被过度拉伸的‘保鲜膜’,本身就很薄、很脆弱。剧烈运动或外力撞击,极易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甚至直接脱离。”李玉军院长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很典型,外伤是诱因,高度近视是根本的病理基础。如果不及时手术,脱离范围会继续扩大,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急症,“时间就是视力”。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郑州爱尔眼科医院)立即为明明开通视网膜脱离绿色通道,在微米级的精准操作下,通过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以及激光封闭裂孔等专业技术手段,争分夺秒为孩子“抢”视力,仅40分钟左右明明视网膜成功复位。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明明需要保持特殊体位(如俯卧位)一段时间以利恢复,并密切随访。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和指导下,他的视网膜复位良好,视力正在逐步恢复中。虽然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时间,但避免了永久性的视力灾难。
李玉军院长提醒:高度近视青少年运动,这些“安全红线”要牢记!
1、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近视度数越高(尤其>600度),眼球轴长越长,视网膜越薄越脆弱,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的风险成倍增加。家长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
2、避免剧烈对抗性和高冲击性运动:篮球、足球、拳击、跳水、蹦极、过山车、蹦床、剧烈头朝下的瑜伽动作、举重 等运动,存在直接撞击眼球或导致头部剧烈震荡的风险,极易诱发视网膜问题,应严格避免参与!
3、警惕运动中的潜在风险:即使是看似温和的运动,如羽毛球、网球、排球等,也需警惕高速飞来的球体或器械撞击眼睛。游泳时也要注意避免被他人踢到或撞到池壁。
4、选择相对安全的运动方式: 散步、慢跑(平坦路面)、游泳(注意防护)、瑜伽(避免剧烈倒立)、骑行(平坦道路,戴护目镜)、非对抗性乒乓球 等,相对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意防护。
5、运动时务必佩戴防护眼镜:如果参加有轻微碰撞或飞来物风险的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强烈建议佩戴专业的运动防护眼镜(带侧翼保护)。普通框架眼镜在撞击时可能破碎,造成二次伤害。
6、任何眼部外伤后,务必高度警惕!即使当时没有明显不适或视力下降,只要受过撞击、震荡,尤其是高度近视者,必须尽快(24-48小时内)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详细的散瞳眼底检查,排除潜在的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明明的案例就经历了从轻微不适到视力骤降的几天时间窗。
7、定期眼底检查是“必修课”:高度近视的孩子,无论有无症状,都应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重点是散瞳后的眼底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视网膜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变性区、干性裂孔等隐患(可预防性激光治疗),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