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机接口是当前科学界颇受关注的焦点新科技,除了传统的瘫痪康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老年退行性疾病领域,在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它也被寄予厚望。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举行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瑞金论坛上,非侵入性脑刺激披露的最新临床实验进展,显示其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的潜力。
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表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领域如今正面临新挑战,然而参与其中的专业人数相对较少。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精神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重视脑健康意义重大。在这一领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更需要积极主动地付诸行动,切实为孩子们的精神健康和创造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表现多样、复杂成因,传统治疗手段有成效,也有局限。”瑞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方贻儒教授谈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还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现有的治疗方式,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还需要不断优化与创新,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大会主报告环节,瑞金医院脑病中心张陈诚就无创深部脑刺激——时间干涉刺激(简称 TIS)在青少年抑郁中的应用成果。
抑郁症又称“心灵感冒”或“蓝色隐忧”,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等。青少年抑郁的传统神经调控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比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仅能作用于皮层浅层,无法深入大脑关键区域;而深部脑刺激(DBS)虽然能精准靶向深部脑区,但要植入电极与电池,存在手术风险,靶点选择也受到限制,置入物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这也催促医务人员、技术人员寻找新的方法。
简言之,TIS技术利用两路高频电场干涉,在深部脑区激发出低频包络波,以实现无创、精准、多靶点的深脑调控。该技术无需植入电极,避免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同时,无热效应、无组织损伤。通过灵活调整电极位置和频率差,能实现精准干预。例如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TIS可将低频信号聚焦于情绪中枢——杏仁核等深部核团,直击病症关键。
张陈诚带来TIS技术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方面的阶段成果。该研究选取了9名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开展单臂开放标签研究。患者连续 5天,每天接受20分钟针对右侧杏仁核的TIS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最后一次治疗后,抑郁症状减轻52.0%,焦虑症状减轻56.7%。4周随访时,抑郁和焦虑症状分别减轻53.3%和52.5%。整个研究和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据悉,瑞金医院未来将联动精神心理科、儿内科、脑病中心等多学科力量,就前沿神经调控技术构建早期干预与循证治疗一体化体系,进一步验证、开拓新技术应用场景,为每一位孩子和家庭提供定制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