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之一李云鹏写给父亲的平安家信,现存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壮志亭中竖立着一块黑色墓碑。
烽火散尽,山河无恙。如今,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这块曾被炮火和鲜血浸染的土地上,麦浪滚滚,果树成片,焕发着勃勃生机。
夏末秋初,我再一次来到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陵园门楼两边的题字,将我拉回到1943年3月18日那个炮火连天的夜晚,耳畔的蝉鸣仿佛变成了82年前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
那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搏斗:面对1600余名日军的疯狂进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战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坚守阵地,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一刻。那场战斗从拂晓打到黄昏,全连82名官兵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我们一起收殓烈士的遗体,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个画面,遍地血淋淋的尸体,大家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抗战老兵于跃书的回忆让人潸然泪下。
在烈士陵园参观时,我遇到了正在给一群孩子讲战争故事的李爱云老人,她是李云鹏烈士的妹妹。李爱云看着摆放在橱窗内的一封家书,眼含热泪。“……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这封家书,写满了李云鹏在抗战间隙对亲人的思念,他一定也在盼望着抗战胜利回家团圆的那一天,但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年纪。
“哥哥在这里牺牲,我也在这里守护了56年,我还会继续守护下去。”李爱云的坚守让我感动,这不就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刘老庄连精神吗?公益诉讼检察持续守护红色资源不也是在传承这种精神吗?
革命旧址保护、烈士陵园保护、烈士陵墓保护……自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开展以来,革命文物和英烈纪念设施的保护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21年5月,我们在乡下的农田里发现了一座烈士墓,墓碑倾斜、墓体杂乱,已经无法瞻仰。通过多方走访,我们了解到像这种散葬在野外的烈士墓不止一处。如何更好地管护这些散葬烈士墓?我们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了“慰烈工程”专项工作,逐步将这些散葬烈士墓迁移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西园区。截至目前,已有160位烈士在陵园内安葬。守护好这些革命记忆,让红色火炬在我们的手里传递,也是对英烈的最好告慰。
苍松翠柏守英烈,明月清风寄哀思。每年的3月18日,淮阴人民都会聚集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参加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活动,祭奠安葬在这里的烈士,听李爱云和抗战老兵们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这一天,也是我院第五党支部在刘老庄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日子。自2019年第五党支部与刘老庄村党支部结为党建联盟以来,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普法宣传……六年来,那一抹抹检察身影如点点星火,不时出现在这片红色土地的角落。
千古敬丰碑,山河念英魂。风息波静,连魂永续!
不觉间,我来到了烈士陵园外的乡村集市上,村民满面笑容、孩子欢笑奔跑。火红的晚霞褪去,初秋的凉意袭来。这样祥和宁静的秋日傍晚,令人沉醉……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干警 韩超群)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