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为了邻里关系和睦的典范。4月24日,西安临潼法院雨金法庭成功化解因“一堵墙”引发的相邻权纠纷,通过婚姻邻里纠纷“最后一劝”,使双方握手言和,修复了邻里关系。

案情回顾
原告刘某某与胡某某系邻居关系。原告的房屋与被告的房屋相连,双方曾约定:两家共用墙费用一人一半,后者盖房的人需要给前者盖房的人支付已盖全部共用墙的一半费用。
2015年12月,被告家后院房屋盖好后,支付了共用墙的费用。
2021年,被告将前院房屋盖好后,至今未支付共用墙的费用,经多次讨要无果,故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了解到案涉纠纷曾在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且原、被告对立情绪较重,为查明案件事实,妥善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前往当事人家中,对共用墙的现状进行勘验,确定了双方的争议点,并定下了开庭日期。
庭审中,承办法官引导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举证、质证并进行辩论,充分保障了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庭审结束后,双方不满的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疏通,但仍然不愿妥协让步,承办法官从婚姻邻里纠纷“最后一劝”出发,再次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

“邻里亲,赛黄金。友好的邻里关系直接影响着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作为邻居,应互谅互让、团结互助,你们二位年纪都不小了,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后辈作出榜样,切忌不要因为一点小事结成世仇,悔恨终生。”
当事人双方分别向承办法官倾诉了这些年来的“心酸”,表示“打官司”其实并不是为了这点钱,而是心中郁积的怨气无处发泄,只要对方态度诚恳,自己愿意作出让步。
通过再次的“背靠背”调解,双方剑拔弩张的情绪终于得到缓解,原告减少诉请金额,被告分期支付,双方握手言和。
古语有云:“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邻里纠纷无小事,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化解,不仅关系到邻里和睦,更关系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临潼法院始终坚持将“如我在诉”“案结事了”的理念贯穿办案全过程,通过婚姻邻里纠纷“最后一劝”为群众破“心墙”,解心结。
作者:姜智勇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